名词解读: 叛逆、自信与自卑
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学校与家庭专业委员会主任许莉娅认为,当孩子不再凡事依靠父母、信赖父母时,当孩子开始质疑父母、挑战权威时,当孩子更喜欢和朋友在一起、父母不再是他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时,有准备的父母会感到欣喜,因为这些都是孩子从稚嫩走向成熟的信号。
简答题: 和孩子沟通不畅,怎么办?
“爸妈对自己控制过多。”孩子们常常抱怨。对青春期父母来说,另一个难题是如何真正地放手。
一位妈妈一直想给上高中的女儿更多自己尝试的机会。一次,一家人去超市买手信去探望奶奶,妈妈决定让女儿去做主买礼物。在超市里女儿凭着自己的喜好和对奶奶的理解选礼物,而妈妈便擅自更改了女儿的决定。哪知女儿立刻愤怒地大吼大叫,而且在探望奶奶的过程中都没了精神。
妈妈对孝敬长辈的人情世故可能更了解,而青春期孩子的神经是高度敏感而紧张的,在互动中,她非常在意父母是不是真的放手,是不是真的相信自己。父母应该认清一点:家长的信任和亲子关系的价值,远远超过事情本身的是非对错。家长要适时、适宜地“退居二线”。
很多父母与孩子交流不畅,常问“要怎样与孩子沟通,孩子才能听我的话?”其实,这种想法本身就充满了控制欲,是与孩子沟通不畅的原因。青春期孩子对于父母言行中的控制意识很敏感。当孩子感觉被束缚,会认为听父母的话就意味着失去自我,出于自我保护,他们会极力抵御外来的控制。
读懂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,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,才能跨越沟通鸿沟。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友谊型父母,而不是干预管制自己的父母。
思考题: 做孩子的“教练”,你准备好了吗?
在迎接小生命的到来时,一个家庭往往会下足功夫,准备各种物品、学习喂养知识。然而,你会期盼孩子青春期的到来、为青春期的来临做充分准备吗?实际上,很多父母并没有这个意识。
“现在的孩子不好管,情绪忽明忽暗,好难沟通,在管理孩子的问题上不知如何是好,自己也受其情绪的变化而变化,压力好大……”这个时期的家长大多有这样的苦恼。
青春期是孩子的“成人过渡期”,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面临重大变化,“我是谁”“我将成为怎样的人”等重大课题是孩子在这一时期必须完成又从未经历过的,他们开始懵懂探索。这个时期的他们非常需要家长扶一把。
此时,是纠结孩子对自己的不敬,悲伤于孩子的疏远,困惑于孩子的情绪化,还是充分了解这个时期的孩子,以泰然的心迎接这个重要阶段,做孩子的“教练”陪孩子走稳人生中重要一步呢?
想必,你已经有自己的答案。
青春期,孩子愿意坐下来听你讲话的时间少而珍贵,家长应该思考如何把你的价值观和做人做事的关键要素传递给孩子,而不是只问浅层次的问题,或者传递过多冗杂的信息。
无论时代怎么变,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不变的。初高中阶段,孩子面临社会角色的转变,家长应用“价值观”和孩子沟通,把掌控权交到孩子手中。
父母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义为球场上的教练,只需在球场边做出简短而重要的指导。那么,作为教练,要传递给孩子什么呢?在这一阶段,家长教会孩子“个体精神的直立行走,坚定的自我认同,独立于社会而不倒的能力。”
走进青春期孩子的世界
了解他们拖延背后的“原因”
看到他们沉迷手机背后的“需求”
找到他们拒绝沟通的“源头”
重建信任、亲密的亲子关系
助燃孩子的“学习动力”
和志同道合的“智慧家长们”一起走进孩子的世界吧~
全国热线:400-9153-206
咨询热线:156-9200-3711